增速區域性分化 發展協調性增強——解讀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特點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新華社記者江國成、劉鐒今年一季度,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總體上延續了過去6年來中、西部地區增速快於東部地區的態勢,同時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權威人士分析認為,經濟增速區域性分化,恰恰增強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協調性。
  地區經濟走勢出現“區域性分化”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負責人22日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去年以來中國區域經濟增長呈現出分化特征,具體表現在:東部地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日益增乾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經濟增速降幅趨緩;中西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較高增速,經濟增長仍相對較快,繼續引領全國增長;但東北地區經濟增速自2008年以來首次低於東部地區。
  在3月份區域經濟數據尚未全部公佈的情況下,相關部門研判認為,今年一季度各地區經濟增速穩中略緩,總體仍處於合理區間。在加快推進改革和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大多數省份經濟預計可保持7%至10%的增長,比去年同期略有回調。
  這些判斷和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全國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大體吻合:一季度東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中部增長8.9%,西部增長10.4%;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4%,中部增長20.2%,西部增長19.1%。
  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負責人表示,東部地區轉型升級的引領作用明顯加乾經濟增速企穩回升勢頭明顯;中西部地區仍然保持較快發展,但東北地區和西部個別省份增速回落較快值得關註。今後一個時期,全國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的態勢不會改變,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將繼續領先。在下行壓力下,各地區由於經濟基礎、產業結構、增長機制等方面的不同,區域增長趨勢可能繼續出現分化,可能對區域經濟增長格局帶來新的變化。
  產業轉移助推轉型升級和中西部發展
  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等國家戰略的吸引下,浙江、江蘇的一批製造業企業向安徽等地轉移。今年一季度,安徽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位居全國第一位。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中西部投資和工業增速比較快,和東部地區轉型和調結構緊密相關。由於成本原因,東部地區相當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至中西鉑使中西部接續了東部前些年快速發展的勢頭,增速快於東部。“這種變化使得區域發展更加平衡,中西部地區發展得快一些,也是中國經濟最大的迴旋餘地。”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認為,產業轉移給中西部地區帶來了更多的增長動力。而且,中西部地區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發展空間相對較大。此外,中西部地區本來的基數較低,增長也會相對快一些。中西部地區的較快增長有利於全國穩增長,同時,作為勞動力輸出的源頭地區,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快一些有利於農民工就地就業。
  潘建成認為,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會使整個中國經濟的效率提高。未來東部地區應當主要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比如人才優勢,避開土地、能源等資源劣勢,更註重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中國實現現代化,要東部來引領,東部要為全國提供示範作用。所以對東部的要求不是更低了,而是更高了。
  打破行政區劃限制 推進協同發展
  今年年初,中央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要求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努力實現一體化發展。
  本月初,發展改革委表示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編製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規劃範圍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正在加緊編製有關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規劃的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的負責人表示:京津冀地區是東部三大經濟增長極之一,在全國發展中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加強規劃引導,推進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有利於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推動環渤海地區經濟轉型升級。
  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我國今年還將陸續出台政策措施,繼續加快東部地區轉型升級步伐,繼續強化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重點支持東北地區轉型發展。
  為此,中國將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推進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福建平潭、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培育壯大新的區域增長極。積極推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加快重點領域改革和先行先試。
  為繼續強化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我國將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把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帶作為推動發展的戰略支撐。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沿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幹線,推進梯度發展。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實施差別化區域政策,發展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促進中西部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  (原標題:解讀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特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z59nzoj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